陈墨:一名“闪光”辅导员的8个特质 来 源:fudaoyuan  发布时间: 2022-06-22 14:59:10  点击次数: 0

2022年已过半,全国高校辅导员数量已逼近26万,近几年这一行业人数的猛增,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这份良心活,真的能有这么多人干明白吗?这份耐心活,真有人能坚持一辈子吗?这份烦心活,真有人能干“出彩”吗?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来自“曹将”的文章,辅导员工作想做好,也应该有这么8个特质:

01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

辅导员们常说的“一专多能”,便是希望有辅导员能在完成基础工作后,能在其中一项工作中出现“长板效应”。但对于近些年入行的老师来说,爱好与工作,只要能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小领域进行钻研提升,便会“发光”。

王老师工作5年,醉心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带出很多团队获奖,并且为人非常和善。因此,能成为他指导的队伍,学生们心中就有底气肯定会获奖,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他也能快速找到其他专家,并提供靠谱的回答。

晏老师工作1年,有个小爱好就是电子插画,经常在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在做辅导员后,她经常将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和自己的工作写实画成画,逐渐在学生中走红,掀起一阵插画热。期待晏老师的作品,便成为了这所学校师生们的一大乐事。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会很安心。我问他们有什么秘诀,答案有一个:不局限于工作。所以,他们会依托自己的领域,让工作充满乐趣,充满希望,也充满动力。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外延】

02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问题出现时,第一反应是「追责」:这是谁的锅?他应该受到怎样的责备?甚至有人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是甩锅。

但是徐老师在遇到问题时,他的第一反应总是:那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解决问题。谁的锅是后话,怎样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他说,学生的事只有现在,没有以后,总不能让学生成为我成长中的小白鼠吧?!

区别是:前者是纠结过去,后者是聚焦未来。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会很安心。辅导员工作中,新人们经常会踩雷,甚至被批评。这时候抱怨也好,吐槽也罢,如果有这样一位前辈能帮你解决问题,或者你自己能够分析解决好这个问题,便是好的。结束之后再复盘,在这跌倒一次就够了。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面对】

03成为自己未来的掌控者

对一些辅导员来说,做事模式是:领导布置,然后按照工作要求来行动。

但是这有一个大问题:当你想要争取更多机会时,会发现过去没有经验作支撑。于是你会懊恼,为什么领导不给予高价值的机会。

陈老师在工作5年后来到新学校担任辅导员,她与其他刚毕业的新同事不同:她知道自己以后要管团队,所以会利用带活动,带组织,带学生的机会,主动去做团队培养,领导力,规划总结等工作,也会主动寻找亮点,同时也学习环境中的模式。当新机会到来时,领导问“谁可以”,她拿出之前做过的材料,直接从新人中脱颖而出。这不是心机,是清晰。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规划】

04成就团队的Everyone

很多管理者习惯于当总包,任务来了,就分给下属,然后就等着开花结果。

栽树也要定期除杂草、喷洒农药和施肥,辅导员工作也是类似。

辅导员的工作中,经常会用到学生的帮助;院系的团队中,也会有上下级关系,张老师作为老前辈,从来都是佛系对待功名,不跟领导邀功,不跟同事抢名。对待学生团队,张老师也不偏不倚,自然同事和学生团队都和和气气。在汇报时,如果是学生的功劳,他要重点强调,而非占为己有,毕竟学生是自己带出来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张老师经常组织辅导员之间或学生之间交流,开展分享研讨,让彼此多听听他人的建议和经验。这样,大家都会思考现在的事情需要如何提升,自己未来要怎么做,生涯也就逐渐有了方向感。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团队】

05保持对外界的敏感度

大多数人日常的工作状态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即可。毕竟,事情已经这么多,完成就已经精疲力尽。

但是,刘老师还会定期关注其他高校的信息,保持与其他外界同行的交流,了解自己领域的一些新动作。

为什么做这些?她的答案是,做计划时,如果一味重复前一年,或者领导问有没有什么想法时,她能给出新思路。她还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如果你做的事情跟大多数辅导员一样,那凭什么领导要赏识你?此外,安老师每天也都点开微博热搜,刷知乎。甚至没事看看学校论坛,八卦一下这些新鲜事儿。毕竟,知道的越多,自己要做的事就越谨慎。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对照】

06提供工作信息增量输出

辅导员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很多人在畅想“一炮而红”,但往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红了。亮点特色不是在工作外突然出现的“附加品”,而是工作本身出现的“变量”或“增量”。

付老师很擅长汇报,在做了多次观察后,我发现他有三个技巧:

1、如果这项工作之前没有在大家面前出现过,那就会先说为什么做,然后说三个重点,再说每一个重点要怎么做。

2、如果这项工作之前大家都做过,这次自己有了变化,那就重点说变化了哪些点。

3、如果这项工作已经在做,或有想法要做,则会定期汇报进展,保证过程信息透明,和特色的先机。

你会发现,他总是站在「提供信息增量」的角度进行汇报。毕竟新时代辅导员的工作不单单是要守底线,还要提上限。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思考】

07重视工作的计划性

你会做计划吗?

李老师是计划性特别强的人。

强到什么程度?就是每天都有规划,而且会提前明确今年的整体目标,然后每月回顾目标完成情况。

我问他:那如果环境改变,计划赶不上变化怎么办?

他的答案是:那就调整计划呗。但如果不做计划,那就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我也是个有计划的人,我感受的到这种感觉。计划不是自己凭空想象的策略,而是综合信息的一个过程。有计划,工作才有目标。压力转换动力,动力产出成果,成果反哺自己。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计划】

08保持开放心态

听讲座或者经验分享时,如果听到你熟悉的领域时,你会怎么办?很多人会进入「挑战模式」,觉得这里没讲清楚,那里没讲到位。

于是下结论:这个老师不行。于是整个课程结束,没有知识增量的输入,只有评价。

孙老师则不同。她总能发现新的学习内容。比如老师讲的内容自己熟悉,但她会去学习老师的讲课方法,互动的设计。再比如,跟合作方交流时,学习他们的沟通策略;看到别人朋友圈发的内容时,学习他们的营销方法和表达方法;参观其他公司时,学习对方的接待技巧。

我与人交流过这种心态,得到过这样的答复“不累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质必然是已经形成的习惯,处处是信息,带走是知识,这样只会乐在其中。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

【辅导员工作,要学会学习】

大道理我都懂,能不能做是另外一回事,但形成一个好的特质必须要习惯去做一些事,乐在其中才是“闪光”的。毕竟辅导员身上闪耀的是引导学生的光。

作者简介:陈墨,东北财经大学辅导员,东北财经大学墨济工作室主持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