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内涵与新路径 来 源:fudaoyuan  发布时间: 2020-03-02 17:45:13  点击次数: 0


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政策设计、完善制度安排,为进一步推动队伍建设指明努力方向。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  树人”、注重内涵提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创新工作思路、重塑网络思政话语体系、占领网络高地, 以“执行力、专业力、创新力”为引擎,在网络思政工作上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刘  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与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区域科技创新管理研究。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国家、省、市都给予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应对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各种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应对之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春风化雨、行胜于言为工作理念,融合传统教育载体与"5G+AI"新载体,利用好互联网新载体,以"执行力、专业力、创新力"为引擎,培养"全体系思想政治工作"特战队,打造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范式。

一、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指导

1.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要求进行,明确使命责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新高度。要解答好这一根本问题,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充分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基因传承好、发扬好,真正办好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职教育。[1]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辅导员队伍核心职业能力的讨论,要回归辅导员职业的本体规定性,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方向,围绕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2],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对高职辅导员的根本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辅导员队伍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解决高职辅导员队伍角色泛化问题,厘清角色定位,让高职辅导员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业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政治使命和担当,始终围绕培养政治坚定、理想远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工作。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新要求。一是明确角色定位。2017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文件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其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科学地界定了辅导员的九项工作职责,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提炼出来,明确了辅导员所做的工作内容,从概念上厘清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九项工作职责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了辅导员角色不清、角色错位等问题。

二是注重内涵建设。新时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能力导向得到不断强化。《规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并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发展与培训、管理与考核等内容。此外,2013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要求建立健全多级培训网络,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加强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从多方面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建设。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的职业概况、职业知识、职业能力标准做了详细规定。这些都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辅导员队伍内涵建设不断加强。

2.《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新方向。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规划了行动指南。一是适应办学新常态,完善育人机制。《方案》提出"职业教育要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政府职能将由"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国家政策层面"职业院校扩招100万"势在必行;《方案》还要求,未来职业教育应"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可以预见,职业教育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高职辅导员队伍的经费投入与人员保障面临新的挑战,培养对象更加多元,学生结构更加复杂,这些都是未来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常态。如何丰富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如何在人才培养中支撑德技并修,是下一步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适应未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素养,形成以育人为导向、以促成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辅导员需要在提升专业化、职业化的基础上,整合学生、学校与行业、企业等各方资源,全程跟踪学生成长成才的动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精髓注入学生的教育全过程,做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衔接保障。

二是培育工匠精神,支撑实体经济。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说:"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职业院校办学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任。面对新的挑战,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更加注重职业能力标准建设,丰富工匠精神培育手段,增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实践教学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在学校层面,统筹企业资源,组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专门机构,指导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围绕专业技能、职业发展、就业择业、学生成长难点问题等,举办沙龙活动,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独立思考的能力;围绕专业发展、技术趋势的前沿问题,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开展座谈、讲座,提升学生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意识;围绕产业发展前景、专业技术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等内容,举办企业专家讲座,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前瞻性思维;推进现代学徒制,在实践学习中培育工匠精神。在辅导员层面,要提升辅导员创新创业和职业规划教育能力,利用好网络平台,整合校内资源与企业资源,开展企业文化、专业及新技术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坚定学生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利用好第二课堂,推进优质科技创业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促学,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供新思路。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从省、学校和院(系)三个层面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以"三全育人"的工作思路,促使辅导员"单兵作战"转向全体教工"全员育人";以"执行力、专业力、创新力"为引擎,把辅导员队伍打造成一支全能型的学生工作队伍。一是理念先行,打造特色育人模式。"三全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格局、新体系,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顺利突围。推行"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打造特色育人模式、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良好契机,要强化问题导向,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全方位地开展"三全育人"实践。做到有力、有效、有序地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十大育人"体系长效机制。

二是全员参与,完善多维育人格局。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队伍建设不能局限于辅导员,要着眼于全员思政建设,搭建多维育人平台。在党委统一领导上,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协调和统筹宣传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图书馆及相关教学教辅部门,全校上下紧密配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思政课程建设上,以辅导员队伍、思政教学队伍为基础,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育"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思政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通过校内外服务实践平台建设,让广大师生在服务他人中涵养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通过名家讲堂、座谈会、研讨会,厚植"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通过树立一批师德榜样,形成人人向善,从我做起的担当氛围。连成线,形成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铺天盖地。

三是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主力军"三力"。实现"三全育人",要着力提升辅导员的执行力、专业力、创新力。其中,执行力是辅导员的核心业务能力,专业力、创新力是辅导员的必备素质,提升"三力"要"文武并用"。一要定期开展资格考试、技能竞赛。通过考试与竞赛拓宽辅导员的知识储备。二要加强培训有效性,除了常规的岗前培训,还应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在职培训,实现辅导员技能成长和工作需求的有机结合,使辅导员队伍各怀绝技、优势互补。三要讲好中国故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将主流文化与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相融合,发展独具特色的高水准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不仅有助于培育新时代大学生,也是辅导员成长的重要依托,培育辅导员的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匠心之魂。四要完善科学管理办法。制定辅导员岗位聘任办法,严格选聘高素质辅导员;做好辅导员发展的顶层设计,畅通职级晋升和职称评审渠道;打造特色团队和辅导员工作室,发挥"头雁效应";科学评价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工作贡献,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探索设立辅导员科研资助制度;为辅导员起步和发展构建保障,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1.创新与重塑网络思政话语体系。有学者指出,"在新时代复杂语境中,辅导员话语体系面临四种困境,即情感性话语对宣传式话语的消解、平等式话语对权威式话语的消解、大众式话语对精英式话语的消解、互动式话语对控制式话语的消解"[3]。因此,辅导员想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着力创新与重塑互联网话语体系。一要坚持正面导向、敢于亮剑,不要做"蹭热点"的"伪思政"[4],必须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要破旧立新,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知识获取、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鲜明特征。辅导员必须明确自身职责定位,勇于拿起"麦克风",自建"广播站",围绕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和现实需求主动发声、精准发力。三要把互联网打造成新的育人阵地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辅导员必须主动占领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平台,打好巩固和扩大网络育人阵地的持久战和攻坚战;通过推动线上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互补,以互联网为纽带,与思政课、第二课堂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2.建设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当前,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在发展专业化、人员充足化、作战协同化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队伍建设是做好网络思政的"牛鼻子"。网络思政队伍仅有辅导员是不够的,要以辅导员队伍为中坚力量,以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为补充,以校、院、辅导员三级新媒体平台为支撑,以技术人员、班团干部等学生骨干为辅助,构建由网评员、技术人员、安全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高职院校要从落实辅导员编制岗位做起,配齐人员,为未来培养专职网络思政工作者打好人事基础,创造条件。

3.加快网络时代下的理论经验交流。加快理论经验交流,是重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对网络思政的理念定位、阵地建设、表达方式、运行机制、格局视野等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一是加强理论总结与提升,通过凝练规律并加以宣传推广,互相促进,发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作用;通过获得大学生的认同,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二是要加强经验交流,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学者和互联网从业者开展专题研讨,让辅导员既能学习到一般性的理论和技能,也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工作能力夯实基础。通过总结交流网络思政工作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最终把网络思政工作打造成辅导员的"招牌绝活"。

参考文献:

[1]冯刚,陈步云.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11-01(6).

[2]冯刚,王树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8)[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

[3]苏兰,桂国祥.新时代辅导员话语体系的解构与重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

[4]胡智林,崔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五要五不要"[J].北京教育(德育),2017,(Z1).

文章选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总第165期


来源: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