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学院深入实施“四大”育人工程 构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长效机制 来 源:fudaoyuan  发布时间: 2019-02-24 10:15:55  点击次数: 0

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对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事迹予以肯定。四年多来,河北保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持续发挥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标杆效应,深入实施“四大”育人工程,引领青年学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筑基工程”夯实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指引育人方向,坚定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理想信念,扎根基层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一是筑牢“爱国奉献”的思想基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类社团活动。开展入学教育“五个一”活动(参观一次校史馆、观看一遍西部支教电视片、聆听一次杰出校友报告、瞻仰一回烈士纪念碑、通读一遍《红旗谱》等校本著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筑牢“知行合一”的行为基础。构建“专业为基、能力为本、贯穿全程、分类实施”实践育人体系,每年跨学科、跨年级组建近百支暑期支教团队,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等群体,开展趣味专业课程、艺术体育教育、乡土文化认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润德工程”传承精神文脉。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精神,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动力,培养学生“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的家国情怀。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七•六”烈士纪念园、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红色班级”建设为抓手,开设“红色之旅”文化宣讲、“红土地支教实习”等项目,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认同,把红色基因转化为鲜活育人资源。二是打造文化品牌。发挥西部支教群体全国重大典型的引领作用,以“讲好西部支教故事,弘扬西部支教精神,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以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为原型创作《丹心》《到西部教书去》《格桑花开》等系列文艺作品,树立了一个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筑梦西部”文化品牌。

“修身工程”助力品德养成。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引领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感悟“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的高尚情操。一是教师层面。以西部支教精神带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高,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塑造品格、润物无声,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好老师。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队伍总体建设规划,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建立考评档案,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级监督网络。二是学生层面。与河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举办“重温回信,在梦想起航的地方”系列活动,27位优秀支教毕业生代表荣归母校,生动讲述在西部的工作生活和奉献实际,在校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构建贯穿大学生涯全过程的“感受校魂、活力校园、对话大师、青春风采、专业素养、职业规划、创新创业、追求卓越”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领航工程”助飞西部梦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点亮未来方向,关怀学生发展与生活实际,指引学生“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是政策引导。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设立“西部支教基金”“西部支教毕业生专项补助资金”,通过协调保险公司捐赠人寿保险,发放慰问金、救助金、探亲交通补贴等,为西部基层任教毕业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提供切实帮助。二是定期走访。学校领导多次前往新疆、西藏等地看望基层就业毕业生,连年开展西部支教毕业生“大家访”,为学生及其家庭送去组织温暖。构建学校、家庭、毕业生沟通服务机制,密切学校与西部支教毕业生及其家庭的联系,给予毕业生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支持。


来源:教育部思政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