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丨阳光笑容背后的抑郁 一则学生严重心理问题案例的处理与启示 来 源:fudaoyuan  发布时间: 2018-09-03 10:43:12  点击次数: 0

湖南师范大学 熊慈


案例简介

2018年4月8日上午第三节课上课时间我接到X同学请假就医的电话,就在我询问具体病情时X同学却含糊其辞,而我让同学陪同就医的建议也被她拒绝,但X同学告知我其家长知晓请假情况,并安排了亲戚陪同前往就医。回想起X同学从喜欢三五成群到现在经常独来独往,从下课就回宿舍到现在每天很晚才回宿舍,在十分努力学习的情况下却挂科2门,加之今天请假时的吞吞吐吐,我不由担心起来。于是立即电话联系X同学的家长确认请假事宜,询问X同学在家表现,并将X同学的变化告知家长。后来在我的再三询问下,X同学在就诊后电话告诉我,她被湘雅附二医院诊断为严重抑郁症,目前还在医院,拒绝住院治疗,准备回校。

X同学,女,20岁,工科生,连续两年担任学生干部,深受老师学生喜爱。是同学们心中阳光开朗、热心助人的“小太阳”,是老师心中有想法、有个性的尖子生,是父母心中笑的最美的女儿。但这位如此阳光的女孩有长达15年的抑郁,因为过早被家长要求独立,导致缺乏安全感,小学时开始出现幻听,初中抑郁难熬时主动向家长求助,家长不以为然,并予以斥责,后X同学开始伪装,成了我们心中的阳光女孩。大学期间,X同学担任学校某中心主任时,因与某些学生干部不合,进而人际关系紧张,加之一学期11门课程的学习压力,导致X同学病情越发严重,从而出现在上课期间上网搜索自杀方式的行为,后被网络引导前往就医。


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在人际关系紧张和学习压力大的双重影响下,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长期存在抑郁倾向的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心理问题事件。


问题关键点

1. 如何尽快找到该生,确保该生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如何帮助该生解决当前人际关系紧张和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帮助该生营造较为舒适的环境。

3. 如何协助医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治疗,促进该生的健康成长。


解决思路

首先,立即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该生的人身安全;其次,跟领导和家长汇报情况,妥善安排;再次,帮其规避压力源,缓解焦虑情绪;最后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实施办法

1. 找到学生,确保安全

考虑到该生病情严重,且拒绝住院治疗,当前安全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我以关心身体为由电话联系该生前往学院谈心,要求其亲戚护送到校。该生到校后,立即启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四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该生人身安全。

2. 汇报情况,寻求配合

在确保该生当前安全后,立即将初步情况汇报领导,请求指示;向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请求专业指导;联系家长,告知学生当前情况,要求家长当天赶往学校配合工作;立即联系该生所在班级的心理委员、所在寝室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赶往学院听候安排。

3. 用爱关心,用情沟通

该生到校后,以关心学生为前提,了解和掌握该生抑郁症的形成过程。一是关心身体,询问病情。在得到该生的同意后,查看该生病历本以及各项检查报告,熟悉病情,做好分析。二是探究原因,分析提炼。与该生的深入谈话,让我了解到该生之所以产生自杀想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长期存在抑郁倾向,并日积月累无法排泄,病情越发严重;第二,担任学生干部后工作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第三,当前的学习课程过多,学习压力大。三是提出解决方案,努力帮扶。我引导该生正确看待病情,对自己要有信心,引导该生住院治疗,按时服药,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辅导,多向他人倾诉,学会排泄。四是安排心理委员和朋辈心理辅导员陪其聊天,直到其家长赶来学校。

4. 暖心陪伴,全员帮扶

考虑到该生强烈拒绝住院治疗,家长请求学校允许孩子一边学习一边治疗的情况下,制定以医院医生治疗为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为辅的治疗方案,做好以家长为首、辅导员和同学为辅的暖心陪伴,建立领导-辅导员-系主任、专业老师-同学的全员帮扶机制,全员、全方位对该生进行帮扶。一是家长的暖心陪伴,安排家长在校陪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提供良好家居环境;做到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课,保证孩子校外安全;带孩子定期就医,督促孩子按时服药,保证有效治疗。通过家长贴心、暖心地陪伴,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意,家庭的温暖。二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辅导,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做好该生及时有效地心理辅导。一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导该生主动前往中心咨询辅导,二是预防该生的不可控性,督促家长定期带其前往中心辅导。三是辅导员的帮扶,做好全员帮扶的中心联络人,全方位掌握该生情况,畅通领导、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系主任、班导师、家长、朋辈心理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四是系主任、专业老师的帮扶,在经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领导同意的前提下,将该生情况告知系主任、专业老师,让老师留意该生上课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学习压力,并做专业前景分析和职业生涯规划,缓解该生学习压力。五是学校其他老师的帮扶,考虑到该生十分喜爱学校某中心工作,且即将卸任,通过与分管学校某中心工作的老师协商沟通,后期将会减轻该生的工作任务,同时出面协调学生干部之间的矛盾,消除因人际关系而带给该生的压力。六是同学的帮扶,安排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做好陪伴,密切留意该生动向,掌握思想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并采取紧急保护措施。


经验与启示

1. 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学生状态

只有切实地深入到学生之中,持续地关注学生,才能洞察学生每个时期的状态,也才能发现问题,及时做到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辅导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线下辅导员可通过下寝卧谈、下课堂听课、下场地参加活动等掌握学生状况;线上辅导员可通过QQ动态,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关注学生网上动态,全方位关注学生、关心学生。

2.加强专业素养,提高鉴别能力

学生心理问题往往具有隐蔽性,而辅导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鉴别能力,是进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辅导员、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专业素养必不可少。一方面辅导员需自我提升,经常去参加各类心理专业相关培训讲座,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鉴别能力和处理方法,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对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等的专业信息队伍进行专业培训。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帮助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委员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其次进行理论培训,将开展心理咨询方面理论知识培训,从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委员的沟通和陪伴技巧、危机预防和转介以及班级心理活动辅导等方面展开。最后为实践培训,注重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倾听、共情等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帮助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加强家校联系,齐心协同解决

大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来源于家庭,过往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一些特殊经历会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家庭力量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有效改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在校出现任何异常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需及时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必要时联系家长到校,与他们进行深入细致沟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合力解决问题,形成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