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来 源:fudaoyuan  发布时间: 2017-04-06 09:28:59  点击次数: 0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邮电大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当前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对于高校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引导权和管理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与优势的重庆邮电大学,早在2000年就开始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该队伍主要承担学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与引导工作。经过15年的培育与建设、探索与实践,已打造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唱响了网络主旋律,传播了网络正能量,营造了网络好氛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五年,收集、上报各类网络舆情信息5万余篇,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以及重庆市相关单位直接采用与批示2000余篇。2015年1月至10月,被中宣部、重庆市网信办采用383篇。网络评论员队伍发现、研判、处置、引导网络突发事件28次。其中,“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缘何如此‘红火’”一文获得了李长春、袁贵仁等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学校连续6年荣获“重庆市舆情工作先进单位”。

一、建强队伍,培育网络评论行家里手

高素质队伍是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有力保障。重庆邮电大学高度重视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工作。早在2000年伴随“红岩网校”的创建,就同时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力的评论员队伍,2010年组建网络志愿者队伍,2012年组建“网络文明行”队伍,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立体式、全方位的网络评论队伍。

一是分层级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校级网络评论员队伍由核心层成员50人(教师10人,学生40人)、骨干层成员100人(教师20人,学生80人)、外围层成员200人(教师50人,学生150人)构成。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组建相应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核心层成员主要负责网络评论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负责重大网络舆情的研判与议程设置,指导骨干层和外围层开展工作;骨干层成员主要具体执行网络舆情的处置、应对、引导工作,指导外围层成员开展工作;外围层成员主要从事网络舆情监测、收集、上报等工作。

二是高标准选拔网络评论员。按照“忠于党和人民、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和报效祖国、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善于运用网络网语开展网络评论、具有昂扬向上和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等标准,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和各学院选拔出网络技术专家、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等担任教师网络评论员,并指导和培育学生网络评论员。按照“立场坚定、政治敏锐、品学兼优、责任心强、喜欢网络评论工作”等标准,各学院选拔出优秀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担任学生网络评论员。15年来,学校选拔和培育出2000余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网络评论员,成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主力军、建设者和维护者。

三是多主题开展网络评论培训。每月定期开展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训教育工作,提升网络评论员理论素养和技能技法;派送核心层、骨干层成员参加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思政司、重庆市网信办、重庆市教委等上级部门主办的网络评论、网络舆情、网络引导等培训,邀请教育部思政司、重庆市网信办、重庆市教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在网络文化领域知名的领导专家学者,为网络评论员做专题讲座或辅导报告,解难释惑,提升了网络评论员的理论素养。

四是宽领域主持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网络评论员主持或参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逻辑建构与生成路径研究”、“ 交互自媒体价值观传播机制及其导向策略研究”、“ 政务微博引导下的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研究”、“网络文化建设的导向研究”、“ 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研究”、“ 网络语言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 网络游戏的价值导向研究”、“ 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中国网络文化软实力研究”、“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导向研究”等国家社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21项,为网络评论员开展网络评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开拓创新,提升“扬正控负”能力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分享信息、传播热点、维护权益的重要阵地,也成为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发端、集散和放大的重要载体。这就迫切要求高校紧跟时代步伐,在第一时间及时宣传中央、地方和学校的大政方针、举措成效、经验做法,同时对错误思潮、模糊言论、突发事件要敢于发声、善于亮剑,抢抓网络舆论主动权和话语权。长期以来,重庆邮电大学网络评论员队伍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平台、创新工作举措,扬正控负,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一是树立正确的网络评论理念。观念决定措施,理念决定行动。在长期网络评论实践探索中,网络评论员形成和树立了正确的“网络思维”、“网络价值观”、“发现即处置”、“先发制人”、“关键节点”、“互动联动”、“扬正控负”等理念,为网络评论员及时有效做好网络引导工作提供了理念支撑。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评论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评论机制是构建网络舆论引导常态化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完善了“广、深、高、速”舆情体系,强化“发现即处置”理念,健全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研判、协调、处置、反馈“六位一体”架构,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导控能力和水平,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

三是创新网络评论工作平台。学校先后创建了“红岩网校”、“重邮新闻网”、“重邮官方微博”、“重邮官方微信”、“重邮手机报”、“重邮微校”等网络平台,网络评论员充分依托这些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用推陈出新的网络产品吸引师生,用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凝聚师生,凝聚了师生爱校荣校、爱党爱国和主流文化等认同感。

四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第一时间发现网络舆情,及时抢占、应对和处置网络舆论的先机,是网络舆论监管、研判与引导的首要任务。网络评论员每天对国内外知名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群、视频网站、新闻跟帖等网络媒介,收集、研判、应对、处置涉及国家、重庆市和学校的重大舆情、重大信息、敏感信息、低俗不良信息,及时收集整理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并主动引导,及时发表评论,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近五年,收集、上报各类网络舆情信息5万余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以及重庆市相关单位直接采用与批示2000余条。其中,2015年1月至10月,收集、上报重庆市网信办网络舆情信息769条,被中宣部、重庆市网信办采用383条。中宣部综合采用3条,重庆市网信办专报采用5条、摘报采用15条、直报采用360条。网络评论员队伍发现、研判、处置、引导网络突发事件28次。

三、经验启示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早在2000年,学校就成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由教师网络评论员和学生网络评论员组成的网络评论队伍,形成了网络评论的合力优势。实践证明,加强组织领导,全员参与,对高校网络评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力

在网络评论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网络评论员为主导,学生网络评论员为主力,每天全天侯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控、发现、研判、处置与反馈,既把握了方向,也推动了工作,确保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扬正控负,服务发展

“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网络评论员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服务上级、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是网络评论员的主要任务。“扬正控负”、“ 服务发展”贯穿于网络评论的全过程,是网络评论员的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四)注重分享,强调互动

在网络评论过程中,网络评论员十分重视信息共享,强调互动合作,凝聚智慧优势,形成网络评论大格局,扎实推进网络评论工作,增强网络评论的主动性、实效性、吸引力和影响力。

网络舆论评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们有信心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把网络评论员队伍打造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网络作出应有的贡献。